为什么情绪会影响脏器呢?因为大脑和内脏是相互联系的,这很好理解。发表于“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”的这篇文章提供了非常棒的答案。
情绪实验
作者通过五个实验,从701位被试收集了关于不同情绪的数据,绘制出了一幅”情绪的身体定位图“。
注:请重点看上图C部分,越是红色的部分代表着该身体部位被“激活”,也可以理解为该处“身体活动/感官体验更强烈”;而越是深蓝色的部分则代表着该身体部位被”关闭“,也可以理解为该处”身体活动/感官体验更衰弱“。
如上图中所表示的那样,被试体验到“悲伤”的情绪时,他会在头脑和心脏部位体验到“比较强烈的感官刺激”,而在四肢末端和下半身体验到“较弱的感官刺激”或者说是“缺失感官刺激”。通俗的来说,当我们体验到“悲伤”的情绪时,一般会体验到“心痛”、“头疼”,这些是比较强烈/激活的身体活动,而四肢会感觉无力、僵硬、麻木,这些是比较衰弱/去活的身体活动。
实验结果
作者总结出了六种“基础情绪”(basic emotions)和七种“复杂情绪”(complex emotions),以及中立情绪(Neutral),提供一个参照物。。
基础情绪
Anger(愤怒)、Fear(恐惧)、Disgust(反感)、Happiness(快乐)、Sadness(悲伤)、Surprise(惊讶)。
复杂情绪:
Anxiety(焦虑)、Love(爱)、Depression(抑郁)、Contempt(藐视)、Pride(骄傲)、Shame(羞耻)、Envy(羡慕)。
那么每一个情绪到底在身体哪个部位可以体验到呢?针对每一个情绪,到底身体哪个部位会有较强的感官体验,哪个部位会有较弱的感官体验呢?
注:越是金色的部分代表着该身体部位被“激活”,也可以理解为该处“身体活动/感官体验更强烈”;而越是浅蓝色的部分则代表着该身体部位被”关闭“,也可以理解为该处”身体活动/感官体验更衰弱“;黑色代表既没有被”激活“也没有被”关闭“。
实验总结
根据这篇文章的结果,如果某人体验到了“愤怒”的情绪,那么会在上半身体验到非常强烈的感官体验(包括头部、手部、胸部等),属于非常“热”的情绪。
如果某人体验到了抑郁的情绪,那么会在四肢、身体末端体验到非常衰弱的感官体验或者缺失感官体验,属于非常”冷“的情绪。如果某人体验到了快乐,那么会在全身体验到非常强烈的感官体验,尤其在头部和心脏部位。
为什么情绪非要影响身体脏器呢?相安无事不好么?
我们仍以应激相关情绪为例,包括愤怒、焦虑和抑郁,它是我们受到压力时所表现出情绪反应。
当出现应激情绪时,我们的内脏会发生什么反应呢?比如遇到危险,我们大脑视觉相关区域识别危险,迅速给脑仁发送信号,脑仁传递到下丘脑和脑干等区域,产生反应。下丘脑通过HPA轴引发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,告诉我们的内脏要做好逃跑准备。
1、心脏:加速心跳频率和力量,促进供血(所以长期压力容易心慌、心律不齐)。
2、消化系统:抑制唾液分泌(所以你感到口舌发干),抑制肠胃蠕动(所以你压力大容易得胃病);
3、生殖系统:抑制生殖器周围血液活动;
4、呼吸系统:抑制支气管平滑肌,促进通气;
5、血糖:促进肝糖原分解,提高血糖(让身体充满力气);
所以当你长期处于应激状态,身体就容易出问题,因为这种“战时状态”一来会增加我们内脏的负担,二来会破坏原有的机体平衡(比如血糖代谢)。相反,如果你开心、心情愉悦的话,上述战时状态都会解除,机体恢复正常工作。
总结一下,情绪之所以会对内脏产生影响,而不是互不干扰,主要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,为了在面对威胁时减少不必要消耗,将更多的能量供应到骨骼肌上,从而提高我们的战斗或逃跑等生存能力,而演化出来的一项生理功能。但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会被身体放大,延续,甚至误读,引发内脏的不适。
关注芝予文化,获取更多健康知识!